第106章新来教师杨朝为22(1 / 4)

加入书签

但是,悄然有点头脑的人都懂得,当时升高中的招生考试,只是蒙人耳目的一个恍子而已罢了。其实,它也像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一样,采取推荐选送为主的办法进行的。在此就不多说了。

随后,我们良荔大队学校的初中部,又像往常那样重新再招收一班新的初一年级第五班,将近四十多名新生以补充到已经毕业了的第三班那间空闲的教室。这即是在当时无教室和缺乏师资力量的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了。

同时,我们良荔大队初二年级第三班所剩余下来那二十多个学生中,有一些年龄尚小的学生还想继续留下复读的话,学校便想方设法将他们重新插入已是初二年级第四班继续就读的。

这种做法,在当年我们公社的各个大队初中,几乎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和措施千方百计去满足广大贫下中农子女,他们那种积极上学读书的迫切要求的。毕竟,那时候所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在学制也大短了些。

当然,最为值得我们所留恋的,而并非是那些已经毕了业,且又已经升上了高中的第三班的学生。

(9)同室好友杨朝为

有诗叹曰:

同室好友杨朝为,昔日分配我大队;

知交相处虽短暂,难忘期盼再相会。

新来教师杨朝为

毕竟,正如人们常常所说的,那是“固定的营房,流水的兵”。其实,学校和部队也何曾不是一个样。

有诗叹曰:

转眼之间又一年,暂且离别后重见;

固定营房流水兵,师生之情意绵绵。

在那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大多的人值得我们去将他铭记;有大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为它传颂。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实在是让人变得更为老练和成熟起来。

大家可要懂得,其实,我们去品味那些已经早就过去了的故事,简直就如同那些陈年的老酒,只有细细地品尝它其中的酸甜苦辣,你才会真正将它全部融化在自己的心中……

今天,我要给大家所进行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些看起来实在是平常,但却又异常感人肺腑的故事。好,你就静静地听我对你慢慢地进行诉说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很快又溜过了一年的时间。

此时,我们良荔大队学校的初二年级第三班已经初中毕业了。且有近十多个学生考上了东平高中。还美名曰:“是参加高中升学考试被录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