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9)(1 / 2)

加入书签

据国家统计局1960年1月的统计,全国农村曾先后办起了9.9万个公共食堂,参加吃饭的人口有4亿,占人民公社总人口的7.6%。

其中,主要产粮区的河南、湖南、四川等7省市区竟然高达90%以上。

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口号是“放开肚皮吃”。于是,竟然有的食堂三个月就吃掉一年的口粮。

你可要知道,常年农民一家一灶的个体吃饭,常常是“瓜菜代、低标准”,老、少、成年的平均00斤粮就可以马马虎虎应付过去了。而吃公共食堂以后,还不到个月,便把一年全家的口粮全部都给吃掉了……

又以河北省为例:省委曾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可以“不限量吃饭”;过了两个月后,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即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己经普遍地出现了饥饿的现象;到5月份,己有55个村的55个食堂全部停炊。

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9)

当年错误在泛滥

最近,我从某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内部披露的材料后才真正地知道,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实际上,是指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的这三年……

但是,这“三年困难时期”又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这个内部披露的材料上所作回答,还算是比较让人所信服的。

主要是,由于1958年所搞的“跃进”运动,曾经出现过的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性失误,再加上伴随而来的一些过激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所造成的……

就这样,“共产风”的确把农民给掏空了,吃光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那点能力便下降为零……

可以说,“三年困难时期”既有天灾,这是事实;更有人祸,这也是事实;同时,也有外部的压力,这也不能不承认……

又从内部所犯错误来看,又是出处于这场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发生的错误。

它主要的表现,就是以下的两个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一,在“跃进”运动当中,所产生的“浮夸风”,使到国家对于粮食产量的估算和统计严重失实、失真。因而,就发生了征收“过头粮”的错误。

其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共产风”,强行把农民的生活资料和少量的个体生产资料,一律归公,农民的个体储备便一扫而空。同时,穷队、富队一律拉平,就出现了一部分人剥夺另外一部分人的情形,因此,平均主义便导致了大家都穷。

另外,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因素的公共食堂,也是造成了粮食大量浪费和思想上的极大混乱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