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8)(1 / 2)

加入书签

恰巧,在生产队中有个社员,正好是偷了一些生产队里存放的稻谷种。后来,碰巧又被别人发现他家还有饭吃,

你可要知道,当时能够有碗稀粥吃都是不错的了,竟然还有干饭吃。于是,大队干部便重点地进行检查到他的家里去。

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8)

瞒产私分为生存

我还清楚地记得,1960年正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广大农村中的农民,为了解决在饥荒年分求生存的另外的一个办法,就是“瞒产私分”。你可要知道,这种所谓的“瞒产私分”,这在当时全国各地来说,已经变成是一个极其普遍性的行为了。

你可要知道的就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所需资金的积累和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多,因此,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的农副产品的稀缺。

于是,政府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195年,中共中央就决定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从1955年开始,正式在全国广大农村中,试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

所谓“瞒产私分”,就是指广大农村农民以及他们所在的生产组织,在国家收购粮食的过程当中,故意隐瞒其真实的产量,从而以获取得更多的粮食或其他农产品进行自由支配。

从现存的不少的历史资料来看,其实这一“瞒产私分”的现象,并不是在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才出现的,就在当年实行互助组的那个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还只是个别的现象。在全盘实行公社集体化之后,这种“瞒产私分”的现象,就逐步地增多起来了。

后来,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都知道了这种“瞒产私分”的现象以后,于是,便下令进行大搞一场大张旗鼓的反“瞒产私分”的群众运动……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凤山公社的“瞒产私分”的现象,在全县范围内来说,都是很有名的。实际上,全县各个公社内所存在的“瞒产私分”严重起来,是早在从1959年初就已经开始了的。

当时,我曾经听到过杨兆芳队长和我说过,凤山大队就曾经有过一个生产队长刘××,便私自把晒谷场上的所谓“二口谷”偷偷分给了社员。其实,所谓“二口谷”,实际上就是鱼目混珠地把不少的真谷充当为“二口谷”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