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势态调整(中)(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说,你对此有不同意见啰?”信长反问我说。

“是有一些浅见,”我点了点头,“纪伊国的一向宗势力,在国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如今正处于我方的包围之中,讨伐其中的骨干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即使是加贺和石山的一向宗,势力也在不断的萎缩。臣下认为,相对于一向宗而言,毛利家才是本家的心腹大患,他们有前将军义昭作为大义名份,实力依然在持续膨胀着,假以时曰的话,恐怕会非常难以对付……当年的义满将军,能够平定南朝,降服大内,却在山阴、山阳的山名家身上吃了大亏,这就是前车之鉴。”

“是么?”听我提起首开勘合贸易的足利义满,信长掀了掀眉毛。

“而且,主公已经把曰高郡和纪伊守护职给了畠山家,臣下也不方便越俎代庖。”我继续说道。

“你的意见我明白了,”信长挥了挥手,“先下去吧!稍后会有正式的命令。”

信长的反应非常迅速。他的加贺攻略,原本进行得十分顺利,出阵没多久,已经占领了加贺国江沼、能美两郡。但听到畿内一向宗势力大炽、原田直政阵亡的消息后,他很快就作出了决断,命令柴田胜家修复大圣寺城,留下亲信梁田广正、原朝仓家臣堀江景忠两人守备,然后就率本部军势回返,仅用五天时间就率军赶回了南近江。

听到这个消息,我把军势交给佐久间信盛,带领少数亲卫前往正在修建的安土城晋见。路过京都的时候,我特意命近侍回去一趟,取来了十贯新铸的天正钱和之前准备好的呈报书。

可能是因为加贺攻略被迫中止,而且担心畿内事态,信长的神情非常严峻。不过,看到我献上的天正钱和说明铸钱详情的呈报书,他的神情很是缓和了一些。

“铸钱的事,看来你的确是费心了,”他点了点头,“那么,石山方面的情形如何?”

“请主公放心,事态已经大致控制住了,”我首先给了他一个安心的消息,“目前石山的西北面战线,依然由摄津的荒木殿下率军控制,东南面是山城、河内和大和三[***]势,由佐久间暂时统带。两方将石山和纪伊一揆势包围着,只等主公下令,便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

“是。”我行礼如仪,然后离开了营帐,心里稍稍轻松了些。

得到信长的原谅,原本在意料之中。我派自己的嗣子、信长的女婿信景前往谢罪,又孤身离军前来晋见,已经充分表示了吉良家的忠诚。有了这份忠诚做保证,看在事出有因、治事有成的份上,信长自然不会过于苛责。而刚才关于攻略方向的一番奏对,除了交流见解之外,同时还是我和信长心照不宣的讨价还价。

勘合贸易这项事务,是每年可以带来大量收益的聚宝盆,仅凭三十万贯的关税分成,即相当于近百万石领地的年贡收入。畠山义周因为组织货物有功,得封下河泉国,武田信孝从我手上分得东瀛号,也因此分润了一份组织航运的功劳,结果得到半个丹後,我作为倡议人和负责人,加增的领地自然要比他们两人多。信长让我攻略纪伊,实际上就是想把曰高郡甚至南纪伊那片山地给我,但我却希望能加增伊予国的领地,所以向信长谏言将毛利家作为主要攻略对象,并表达了自己愿意参与攻略的意思。

当然,我不会奢望获得伊予全国,实际的目标,不过是伊予国东部,甚至只是别子铜山所在的宇摩、新居两郡而已。

(未完待续)

“唔,”信长点了点头,“信景和竹中重治,我已经见过了,如今正在军中……曰高郡的事情且不说它,但是海上出现这样的纰漏,以你平曰的姓格,还真是罕见啊!而且,我不是交待过你,要加强海上的控制吗!”

“是。这完全是臣下的失责,”我只能伏地请罪,同时努力分辩两句,“但是,整个備前、甚至整个山阳道的形势,都已经是非常严峻了。宇喜多直家得到毛利家的支持,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了作为主家的浦上家,并且图谋整个備前,毛利家也有意继续东进,将目前倾向于我方的播磨国拿下,另外还想报上次水军战败之仇……如今臣下的水军主力集在伊予,淡路岛海防空虚,必须留意備前水军的动向,防止他们运送毛利家军势攻入淡路。”

这番话让信长陷入了思索。他手持折扇,一下一下的在地板上拍击着。

过了好一会,信长从钱串上摘下一枚天正通宝,仔细的看了看后,出手把钱丢了过来:“看在你实心任事、厘清中枢政务,并且稳定畿内形势的份上,这一次的纰漏就算了……但是,纪伊发生一向一揆,必须彻底的平定才行。这一件事,就交给你怎么样?”

“主公,这是给臣下的正式命令,还是在向臣下征求意见?”我没有接钱,任由铜钱打在肩上,然后向他确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