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许诺(3 / 4)

加入书签

他觉得要是按洪衍武的说法,如果经济搞活了,同样属于权力机构的税务局也会有大发展。

而且由于税务是国家必不可少的部门,尽管“运动”时期同受冷遇,却仍旧保持了编制和规模。各方各面看,都应该比工商局要好吧。

没想到洪衍武想了一想又给否定了。

他认为税务局的工作范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针对国营企业,这就等于是官对官,体现不出权力优越性来。

而且这种部门和粮食局一样,属于维持国家运转的要害部门,责任重大,也经常被上级督促监督。变革的步子肯定以稳为主。而工作稍有一点失误,后果就很严重。

照洪衍武看,去工商局至少有以下几种优越性。

一,工商局拥有执法权和审批权,有权力就代表着好处,这不用多说。

二,目前改革才将将起步,随着改革深化,经营政策的放开,工商局业务和权力必然持续增多。编制继续扩充是必然的,如此职位就多。那么比起其他地方就容易升迁。

三,随着各种经营体的增多,工商管理方面除了人事,也面临着制度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制度因为要淘汰就没太大用处了,那么就允许人们犯错误。即使真出事儿,也不会深究责任,毕竟是要探索嘛。

洪衍武说的这些话,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想把宋国甫给弄工商局去。在能担保宋国甫前程远大的同时,这对他自己来说,未来当然也有莫大便利。

同时正因为“运动”时期没缩减规模,老领导、老同志就多,人际关系就复杂,那么即使扩充编制,机会也要比工商局少得多。

最后洪衍武笑了一笑,索性打了保票,说宋局长担心的政策转向根本不可能。

至于理由,除了改革是“伟人”亲自定下的国策和民心所向以外,还有知青这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呢。哪怕是为了安置这些人的工作,对多种经济体的口子也会越开越大。否则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跟着他又启发性地说,“烧冷灶”比“烧热灶”容易,也划算得多。工商局现在是冷灶,将来一旦热起来,得到的东西当然就多。

但他不能直说知道历史会如何如何啊,所以想出这些理由还真是费了他不少脑细胞。

可即使这样宋局长也很犹豫。

因为工商局在“公私合营”之后,那是名副其实的冷衙门啊。甚至据他所知,“运动”时期“工商局“划归到“财金局”下,仅存了三个人。简直是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啊。

虽然自改革以来,这个部门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谁又能保证政策不会变化呢?要让儿子去这样的单位,万一……

这样宋局长就把顾虑给说了出来。而且又提了一个自认为稳妥的新建议,说去税务局行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