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宁远伯的教导(2 / 2)

加入书签

“这倒是,父帅你用计杀了速巴亥,陛下给的赏赐可是相当丰厚。”李如松说道。

“还有,这不是让你们多跟张侍读打好关系吗?你们在前面打生打死,有时候可能也抵不上人家说上一句话。别的不说,岳武穆赫赫战功,最后是何下场,还不是因为朝堂之事?老夫能在辽东总兵任上二十年,那都是要跟辽东巡抚、蓟辽总督甚至到内阁都搞好关系,要不人家凭什么要帮你们忙。特别是你,如松,要想能打胜仗,就不能和你的主官起了冲突,不然你有再大的道理,也是错了。你之前可是跟许巡抚闹了矛盾,总兵官都被免了。这次可是远征,要是文武不合、将帅争功导致贻误战机甚至吃了败仗,那陛下发火了,就什么都晚了。当年汉武帝派荀彘与杨仆攻灭卫氏朝鲜,明明仗都打赢了,可是因为之前两人不合贻误战机,汉武帝最后怪罪下来,荀彘被杀,杨仆被免,这可不是说笑的事。”李成梁说道。

“谨遵父亲教诲,只要是督师、经略或者是巡抚,不管是谁,只要不对我行军打仗横加干涉,我都让他,也不跟他争论。”李如松答道。

“你……算了算了,到时候你就见机行事吧,反正你要记住,不管私下有什么意见,面子上一定要过得去,这些文官最在意的就是颜面。”李成梁叮嘱道。

“我的儿诶,官场里的话不是这么说的。张侍读是什么人,那可是可以直达天听的人。他出门去了一趟宁夏,就可以把党馨逼得自己辞官,把威震宁夏的唡拜父子逼得离开了宁夏。为父叫你们去人家家里,可不是让你们去品评文学的。现在你们不交好人家,以后人家走了运,谁还记得跟你的什么交情,不记你的仇就不错了。”李成梁严肃说道。

“党馨那是自己不干净,张侍读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挂了都察院的官衔去的。如今张侍读不是已经把御史的官衔卸了嘛。”李如柏还是有点不服气。

“算了算了,孺子不可教。如梅,你来说吧,除了谈这两本书,你们跟张侍读还聊了一些什么?”李成梁向李如梅问道。

“后面聊了聊步兵如何克制骑兵,张侍读举了西夷的例子,说以前欧洲有一个阿金库尔之战……”李如梅把当时几人的讨论也再复述了一遍。

“那些法国贵族着实也太过愚蠢,就这么急着抢功劳,自己倒是统统成了别人的功劳。”李如柏说道。

“不不不,这些贵族一点也不愚蠢,都是精明过头了。觉得英王被围困,只要自己冲上去就能随意立下战功,还可以得到赏赐,甚至还可以让国王加封爵位,只是一群人急匆匆去抢功劳,那胜败如何就不由他们说了算了。我算是明白了,为何后面这几年,我辽东铁骑都损失的如此之大。按理说就算不能立克敌军,全身而退也不难,肯定一个个都是想着去抢人头,侦察也没有侦察好,有了斩获就乱成一团,结果就被人家打了埋伏,撤退的时候也是各自逃命,被人家骑兵一追,逃都逃不动。”李成梁说道。

“父亲,辽东局势已经如此败坏了吗?我还以为都是那帮文人夸大其词。”李如松说道。

“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自家话,那些文臣有没有夸大其词,当然是有。当然老夫这几年确实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也是事实。如松,陛下如果把你选为援朝大军的先锋官,你一定要把军纪贯彻下去。真的要入朝的话,肯定不只是辽东的兵还有京营的兵,各地增援都会来的,到时候你的军令一定要能够立得住,必要时候,可以先不按人头记功,以免造成军阵混乱,贻误战机。”李成梁说道。

“父亲,虽说这人头军功确实是弊端多多。可是如果不按人头立功,将士们得不到赏赐,怕是要不服啊。”李如松说道。

“除了斩首之功,不是还有先登之功、斩将之功吗?你可以用这个给军士们许诺,攻下大城的先登之功的奖赏定的高一些。要是能把倭人哪个诸侯或者大将给斩了,虽然肯定不如速巴亥那样赏赐丰厚,那肯定也不会少。到时候奏报上也要注意修饰,只要陛下满意了,要什么赏赐没有。”李成梁耐心解释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