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张晓再入广宁城(2 / 3)

加入书签

“这是自然。大明水师也在准备开拔,如果张詹事回来要赶时间,也可以跟着水师的船只回京。”杨镐自然是爽快答应。

“张詹事,你倒是很快就能回去了。我这不知道要在这东夷之地待上多久了。不怕张詹事你笑话,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什么叫军官团团长。”李如柏抱怨说。

“子贞将军,其实叫做驻朝总督,或者朝鲜总兵更为妥帖,但是子贞将军你也知道,如今朝鲜君臣还是处于惊弓之鸟的样子,所以在事情没有谈妥之前,这名号不宜放的太高。但是子贞将军如今你的职位,也就是相当于总兵之职了,这是没有问题的。”张晓解释说。

“自然是相当于总兵之职,只是李某没有想到,想提一个总兵要跑来这么远的地方。其实说实在话,李某宁可去南方当一个总兵,比如当一个贵州总兵,要是能亲自率军平定杨应龙,这也是大功一件啊。”李如柏感慨说。

“子贞将军,在朝鲜大有可为啊,往后朝鲜的作用是要越来越高的。”

“汗王,这《魏书》,实在是不适合教给汗王的子侄啊,北魏国祚不长,换了十几位君主,就如同蒙元一般,许多君主都是死于内部争斗,死于亲近之人之手。就比如北魏的开国之君道武帝拓跋珪,就是死于儿子之手。这样的故事确实也不方便讲。”龚正陆赶紧劝道。

“哦?既然是如此,那便不给我的那些子侄讲了吧。不过龚先生,我这次进京,可是把那些史书都买了全套,还不只是一套,以后你要是得空,也给我念念里面的故事。本汗看这些书,看久了实在是累,龚先生你来讲的话我也能听得进去。”

“龚某遵命。”

“这几日你就先说说这拓跋珪的故事吧。十六国的故事本汗自己已经看了,现在就想听听这北魏的故事。对了,既然是南北朝,南朝开国君主应该就是刘裕了吧,顺带把刘裕的故事也讲了吧。”

“龚某一定讲好。”龚正陆也忙不迭答应下来。

“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是想到要驻扎在异国他乡,心里总也不是滋味。以前是来打仗也就罢了,现在可是驻扎在异国。”李如柏还是有些兴致不高的样子。

张晓看李如柏这幅样子,也就没有接着继续说,以免激起反感。不过就在此时,张晓看到远处广宁城的城门似乎开启了,紧接着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从城中走了出来,在列队整齐之后,赶到了张晓的面前。等到了近前,张晓一眼就认出这是董一元的亲兵,而一队亲兵为首的统领乃是一位军中把总。

“董将军有令,靠近广宁城,还请诸位友军把兵器暂时收起来,特别是弓弩更是要收好。进驻广宁城的人员不能超过百人,还请张詹事、杨经略、李总兵和诸位官长海涵。董总爷已经在门前列队,欢迎诸位。”这位把总介绍说。

“有劳董将军招待费心了。客随主便,广宁城乃是边疆重镇,我们自然是要遵守规矩,”

就这样,到了城下的时候,几千人的军队不再前进,张晓、杨镐还有李如柏就跟着百人护卫队到了城门之下,其余诸军都在外面等着。

此时的辽东广宁城外,一支军马正在靠近城池,这支军马人数不算多,也就是两三千人马,不过却颇为雄壮。

统领这一支军马的正是李如柏,在李如柏的身旁,是新任的朝鲜经略杨镐,还有受命出使朝鲜的张晓。

“杨兄,伱这次可算是把老弟又给弄来朝鲜了,我还以为至少在近两年内,不会再踏足辽东了呢,没想到一下子来得这么快。”张晓向着杨镐说道。

“张詹事乃是大才,此次若没有张詹事出使,光靠杨某,怕是难以说服朝鲜君臣。张詹事此前与朝鲜君臣打的交道又比较多,又有帮助复国驱敌的情分在,肯定能顺利把那些要求谈下来。”杨镐说道。

“但愿如此吧。不过杨兄,这一次我在朝鲜可能也不会待上太久,忙完差事以后也要急着回京了,现在我手上可是有好些差事。”张晓先打了声提前招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