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同文馆的章程(2 / 3)

加入书签

三日后张晓就接到了传召,皇帝要找他详细了解同文馆的章程。

“张晓,朕让你去写书,你倒是好,居然为此要专门办学,还想搞得这么大。”皇帝说道。

“陛下,要想编好大国崛起的其他篇章,增补好元史,撰写好陆权轮、海权论等书,搞这个同文馆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朝廷知夷情的人才确实是少,别说知西夷之情的官员少了,就是近在咫尺的东夷日本,朝廷都没有几个熟悉情况的官员,那个派去出使的沈惟敬,原先就是一个布衣出身,因为要出使到倭国才临时授予了一个游击之职。培养一批翻译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夷情的官员,这倒也不错。但是张晓,你确定要让洋和尚来当讲师嘛?朕可是刚刚拒绝了利玛窦在京城建庙进学校的请求,你倒是好,直接想着把人家请进学校了。”

“陛下,古人有云,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既然是同文馆,总要广招人才,”

“你这个同文官搞得这么大?这简直就是在办新学立新政了。”王锡爵看完以后说道。

“阁老,里面好些也是长远规划,目前近期的话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而已,那些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科目都是后面再慢慢设置的。”

“就算是如此,这初期的规划也是不小,这么多语言文字的教习可不好找,而且你让传教士甚至是海外商人来担任教习,学生又是有功名之人甚至是官员,这师生之间能不能好好上课了。”

“阁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官员里面能掌握西夷语言文字的真的没几个人,只能是达者为师了。”

“张晓,你应该是会一些西夷之语的吧?”

“张晓,李斯的《谏逐客书》朕是背过的,你就不用拿这篇文章来举例了。朕对于各省出身的官员,何尝又有厚此薄彼了,你还是从南洋来的,朕也不是重用你了吗?”

“陛下恕罪。”

“朕这里有一份奏章,是广东的一位官员报来的,你可以看看。”皇帝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陈矩就把皇帝书案上的一份奏章递给了张晓。

张晓打开奏章看了起来,奏章上面主要奏报了澳门的情况。这名官员对佛郎机人在澳门的活动忧心忡忡,提到了佛郎机人以澳门为根基,大肆传播天主教,现在信众已有万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在广东各地到处流窜,用着一些奇技淫巧招摇过市,交结官员,哄骗士子,煽动百姓,恐有白莲之祸,让朝廷赶紧下令驱除天主教。

“臣观利玛窦等西夷,名为传播知识,实则意在传教。其所谓自鸣钟之技巧,乃我天朝墨翟、公输班技巧之余,西夷偶然得之,反以此蛊惑人心,败坏道统,陛下不可不察之。”张晓看到了这一句,也是直呼好家伙,看来伪史论自古以来就有之。不过也不奇怪,现在可是大明时期,大明的官民对欧洲国家还是一个有些好奇甚至还有些敌视的态度,并没有觉得这些红毛夷、黄毛夷哪里更高级了,就算这些西夷有些新奇学问,谁知道是不是从华夏哪部失传的经典借鉴来的。有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

“会英语,法语和佛郎机语语略通,倭国和朝鲜都是用汉字的,语言的话跟大明的一些方言有点像,下官祖上是南方出去的,所以还能大概听懂一些。”

“那这个同文馆就得由你办了。这个同文馆虽说名义是学校,说到底还是衙门办的,按理说挂在鸿胪寺也行,不过既然是你来牵头办,那这同文馆就还是放在翰林院下面了。如果陛下同意所请,你就辛苦来办这个差事了。除了你,也没有其他人合适了。”

“下官多谢阁老信任。”

“毕竟这也是一个初步章程,我这边也没什么好改的了,既然是翰林院的名义,我帮你报给陛下就好了。”

“那就辛苦阁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