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江有汜(求收藏,求追读,求票)(1 / 3)

加入书签

说完此话的柳鞅,看了看日头和周围的人群,苦笑着作揖离去。

说实话,他三天前的下午刚带祁连的时候,祁连的那技术真的算是一言难尽呀,一度烂到柳鞅不时地向当时也抽空来看的易川疯狂暗示,祁连以前真的是宗室嫡脉吗?

那眼神里满是如果祁连真的是蓟国嫡次子,当时射艺表现,蓟国先君拉着主教的宗室“射尹”和其上司宗正治一个“施教不材、玩忽职守”的罪名不为过,刑可以免,但是斥退肯定是免不了的。

虽然周礼上是说男子十五而学射御,但其实诸如邢、蓟、燕、晋、秦等边境诸侯国,是等不了这么久的,基本上这些国家的贵族和国人家子弟,六岁就已经开始被长辈赐予竹弓,锻炼弓感,八到九岁就算到了最佳也是最晚学射箭年龄了,十五岁时再入“辟雍(学宫)”学的,多是射艺射礼,即大射、燕射、宾射、乡射等朝拜、宴饮、祭祀、举士时的庆典中的射击仪态和礼仪,用于展示这个人的教养和德行。

照理来说,祁连虚岁其实算十岁了,第一天的时候屡屡掉箭,那种完全是新手犯的低级错误,本不应该发生的。

转眼之间,就是三天过去,别有心思的祁连等君臣,有默契地故意压低着每日清晨拔营起行的行程,从正常的每天三十里压缩到了每天十里。

不似行军,倒好似郊游,抑或是迁徙。

在这个过程中,祁连一改之前严密的营风和军事化管理,不再每日紧闭营门,而是回归此时正常的长途迁徙状态,积极组织奴隶出营采集野菜野稻的同时,外松内紧,部队除了斥候外,分成四部,每日一部轮值,一部休憩,一部训练,一部游猎。

只可惜,钓鱼执法这种事,果然是可一而难可再,起码在周围部族消化祁连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以少胜多的震撼前,没有再遇上任何头铁的部落尝试单独抑或是串联进攻了。

于是祁连君臣等人也只能顺势好好享受一番难得的平静,同时也抓紧处理一些其他事物,免得真回了火石岗再着手会夜长梦多。

不过好在祁连眼力很好,进步神速,不过是第三天练习,祁连的准头,已经能达到十步之内基本十发九中,二十步内十中五六,考虑到祁连的年纪和臂力,以及三天前的拙劣表现,这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更让包括柳鞅、易川等人满意的是,祁连射术不精,但射礼一道进展神速,甚至过速了。

不似一般小儿般闹腾,也不像一些已经形成了自己不好射击习惯而无法姿态优美地遵守射礼的十五岁少年。

……

“嗖!”的一箭,正中靶心。

祁连有些开心地看向自己的成果,哪怕靶子只在十步之外,不到二十米,而祁连手上的弓箭也不过是缴获的竹层压单体弓,不到两斗,换算成磅数不到二十磅多一点,换算成公斤,大概也就是10公斤左右。

但是就这个成果,祁连已经超越了前生的自己,并且是祁连三天来刻苦学习和训练,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进步了。

而一旁刚刚纠正完祁连射击动作的柳鞅,也是满意地点点头道,“主上,今日习射就到这里吧!天智如您,勤加习练,日后可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