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扩建的楼观学(2 / 4)

加入书签

就在前日,书院考试,陆陆续续有四百多人来楼观学,结果就只招了落榜的学子二百七十三人,剩下的都没收。

加上原本就有的二百余名学子,如今楼观学已经达到了五百名学子了。

在颜白看来这五百人一点都不多,可在书院诸位先生看来,这人简直太多了,比国子监的学子还多。

如今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学子多,先生少,其次就是这些后来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外地的,住宿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就在昨日,所有的先生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结束之后王绩就开始疯狂地给先前他大兄门下的弟子写信。

“小的知道了!”

尉霖点点头后又担忧道:“徐王,我要是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

“我就在庄子里,无事,你马上就去!”

望着王玄策急匆匆地跑到书院,李元嘉着急道:“我也要去画画了,颜侯让我画书院的样图,我先去后山一趟,不说了,我先走了!”

王玄策虽然如愿的进入楼观学,但他并没有得到心心念的玉簪。

颜白派人去了长安贴告示,楼观学要广纳教书先生,价码给得很高,并承诺,如果真有大才,颜家颜善会着书立传。

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不爱钱财,唯一让他们挂念的就是能不能青史留名。

负责这个事儿的李恪只给了他一个木簪,理由很简单,他是新生,第一年只能是木簪,第二年是铜簪,只有第三年他才能戴上玉簪。

如果能通过朝廷的大考,不但簪子随便选,还有一套掐着金丝的先生长袍。

这是书院分级的标志。

原本颜白想的是设定不同的院服来区分孩子入学的时长和年级,结果遭到了一致反对,先生们都说孩子入了书院就该为书院的一份子,不应当有区别对待。

没有办法,就只能退而求次地用绑头发的玉簪来区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