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弦断有谁听(2 / 3)

加入书签

我毫不客气的打断他的话:“封阁老,你年岁大了,脑袋也不太好使了吧?你忘了,清河王上次还跟朕说过呢。宁国公一生戎马,柱国公更是我大周众所周知的军神,他们两个的曾孙子娶个郡主,门当户对,门当户对的事情嘛——这事就这么定了,朕答应你们,清河王的两个女儿以后就是你们的世子妃了,她们可被朕的那个叔叔宠的有点儿过分了,整天没大没小的到处找人打架,朕上次都给她们在脑袋上砸了个包呢,不过她们长得还算不错,就是有点儿调皮,嫁入夫家几天就会好的,你们也不用担心——我说你们两个,宁国公跟柱国公都应该迫不及待的等着再抱个玄孙了吧,你们两倒好,这么不慌不忙的不是让那两位老人家干着急嘛,记得啊,跟两位郡主早点完婚,能忍就忍,不要让她们老是跑到朕这边来告状说你们欺负她们,还有啊,以后再生个大胖小子,过周岁的时候一定得叫上朕啊······”老实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连我自己都有些憋不住笑,这两个白痴真要是把清河王的那对姊妹娶进门,大概以后都会永无宁曰了吧?

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别人倒不打紧,只是这套让人眼花缭乱的太极拳能不能让那只老狐狸明白还难说呢。

果然,那位一向跟宁国公走得近的阁老突然长叹一声,像是在做无可奈何的妥协:“既然是陛下的金口玉言,那老臣就代两位世子谢过陛下了,不过这两位世子都已是罪臣,再娶金枝玉叶的皇亲恐会有损郡主的声誉······世子情愿交出兵权任凭陛下处置,请皇上看在郡主的份儿上饶过两位世子。”

“师傅···!”那两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惊愕,仿佛一点儿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两个蠢货!我不屑的撇撇嘴,他们现在大概还在想,为什么他们的老师,那位就连宁国公跟柱国公都要礼让三分的封阁老也会顺着我的意思说下去吧,迎娶郡主什么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只有我在心里冷笑,果然这位封阁老是大风大浪里出来的人,还没蠢到看不清现在的局势。现在是什么时候?只要一个弃军潜逃,置袍泽于不顾的罪名就可以让他们着两颗脑袋人头落地,更不用说败军之将要受到什么惩罚了,要不是政儿力挽狂澜,保住了这座边关险隘,就是将他们两家的脑袋全都砍下来也挽不回大周不利的局面。这种时候竟然还想着要为己开脱,这不是更让显得是在狡辩么?

“禀陛下,那是回人靠西一边的方言,意思是‘战神’”或许也被这里太过压抑的气氛弄得心神不定,短短一句话让那个从太史苑出来的小小的文官额上冒出了一头亮晶晶的汗珠子。

“哦?”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端起一杯侍卫递上来的茶水一口喝下去,“李将军,柴元帅,你们二位又以为如何呢?”

几乎谁都能看到那两个人的动摇跟惶恐,他们两个都是大周三十六位开国功勋的后人,分别代表着其背后的宁国公和柱国公两派亲和势力,直到现在朝中跟他们两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都不在少数,除了禁军跟驻九城的精锐骑兵,大周几乎所有的兵权都掌握在他们两家的手中,若是先皇还在的话定不会让他们两家如此坐大,现在政儿要在军中立威,不拿他们两个开刀以后还怎么制衡得了那两只老狐狸,若不是我在暗中相助,只怕他到现在都坐不上那个将军的位子,否则,凭他的才智,又岂只是一个小小的右翼将军?

“臣无能,请陛下责罚。”两人很识趣的主动开口,哼,倒还不是两个傻瓜,七皇子身先士卒,单枪匹马的冲入敌阵,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力保边城不失,这个功劳是谁也抢不走的,若我现在不在这里说不定他们还会另想出什么花样,但现在就连一向跟这两家走的近的那个封阁老都无话可说。

“七皇子率孤军抗击回人,身先士卒骁勇异常,以不足万余的微薄兵力败回兵十万,连回王都差点成了俘虏,足见其胆识谋略皆为上上之选,更难能可贵的是,战况不利却依然死守城池不退,一片赤胆忠心苍天可鉴,如此帅才,实为我大周之福,臣建议,将七皇子封翼王,兼兵马大元帅,以彰显其功绩。”几位重臣中自然不乏心思缜密之人,似乎已经猜到我心中所想之事的宰相早早进言,其他人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要求嘉奖有功之臣。

“可是,”柴家那位大元帅似乎并不愿放开手中的兵权,抬起头还想要说什么,那位从书吏解释了之后脸色便一直不大好看的阁老突然迈前一步,用宽大的衣袖挡在那位还有点不太开窍的宁王府世子前,神色肃然:“七皇子文韬武略,特别是与于己十倍的敌人拼死相抗,最终令回王溃败,实乃难得的将才,这个大元帅他当之无愧。”

我不动声色的笑笑:“阁老谬赞了。”话锋一转,突然下诏:“传旨,封七皇子为大元帅,节制边塞十六州的所有将士,现在依然拼死作战的将士各进三级,杀敌一人者赏银一两,杀敌百人者赏千两!战死者家属各户免税十年,赏银二百两,五年不用出丁!”然后才稍稍有些慵懒的问那位阁老:“不过政儿过于年幼,封王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封阁老以为呢?”

“圣上英明。”阁老似乎早有预料,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对宁国公跟柱国公两家都不算太好的条件。

“至于两位世子···”我强忍着笑,脸上还装着一副很平静的样子:“快起来吧——都快是一家人了怎么还如此生分,我记得你们下个月就要迎娶那两位郡主了,不知道那两朵姐妹花你们谁摘姊姊的,谁摘妹妹啊?”

“这···”两个人仿佛脑袋不灵光了般的半天没有反应,直到我略带着不满的目光落到他们脸上时封阁老才不得不出来打圆场:“回禀陛下,他们两个何德何能,岂敢高攀郡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