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无农不稳(1 / 3)

加入书签

只是他这个解释又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在宋朝,虽然手工业和商业很发达,但它们的地位依然尴尬。国家虽没有多少限制政策,却也不鼓励它们发展,更悲崔的是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其社会地位很低,一般是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的。

当然,从仕这条路并没有完全被堵死,英宗治平元年(1064)六月曾诏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形者,亦听取解。”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奇才和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能够从仕做官,而广大的工商人士是无法得到从仕保证的。

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仕人瞧不起工商人士,认为他们重利而轻义,会乱了国家的朝政。在这个儒家一言堂的时代背景下,要把其它诸家的地位提升,根本是不可能的。

虽然事实上工商业在大宋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像高峰这样明目提出“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的论点来还是首次。

大宋工程师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好在这种提法只是强调它们的作用,并没有触碰到宋朝的基本体制和儒家的地位,所以众人虽然诧异,却没有人出声反对,更主要的是,现场坐着的大都是工商人士,他们岂能反对自身作用的提升?

高峰来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继续讲到:“先说农,农是我县的立县之本,是我县发展的重中之重。

高峰接着说道:“有道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等等,你这话什么意思?”不等高峰说下去,谷正打断道。

又乱用词,不过这次倒能解释清楚了。

高峰答道:“农是指农业,也就是粮食,没有粮食天下就会大乱,有了粮食人心就会安定,所以才说无农无稳。工就是指手工业,泛指作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城,有了作坊,才能制造出物品来,这些物品大到国家战略使用,小到家庭使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强大的标志。商就是指经商,使货物流通起来才能促进地区繁荣,才能够赚钱,有钱赚当然富有了。”

高峰尽量用大家听得懂得话来进行科谱,免得再次被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