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路上追的原来是自己(1 / 5)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昏君装英雄。几个很经典的昏君在没有掌握大权之前,都是一付很出色的英雄模样,比如隋炀帝杨广。

杨广生活糜烂、荒淫无度,在历史上是出名的,但是在没有上台之前,他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隋书》上讲,杨广少年的时候很聪慧,而且“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文帝杨坚到他府上去,看到他的乐器弦都断了,蒙了很多尘土,文帝认为杨广不喜欢享乐,于是十分高兴。后来这位少年的晋王平南陈、拒突厥南征北战,最终顺利地获得了继承权。不过,一旦掌握了大权,杨广就露出了本来面目,好大喜功、不务正业、荒淫无度、残害忠良,终于很快就身败名裂,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我一直在想,杨广到底是一开始就是伪装的,到后来露出了真面目呢,还是一开始他也是真实的,只是后来显赫的地位扭曲了他的本性呢?这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他表现出很高的自我修养和自律精神的时候,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权力和地位;当他表现得荒淫无度、目空一切的时候,在很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已经获得的一切。

荣华富贵对一个人确实是重大的考验。《汉书》记载:韩信的谋士蒯通给刘邦打了一个比方。蒯通说,国家的管理权就像一头鹿,秦失去了它,天下人就会共同来追逐。面对鹿,人人都会有想法。逐鹿中原是机遇,鹿死谁手看的是本领。光荣和权力,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人都向往的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头鹿呢?其实道理挺简单,一个想得到宝贝的人,如果想让大家都不来和你争,根本的办法是让人们都相信只有他最配得上这个宝贝;同样,一旦拥有了宝贝,要避免别人来抢,根本的办法还是继续让大家都觉得只有他最有资格拥有这个宝贝。在《吕氏春秋》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先己”。

领导的气场

领导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具备很强的驱动力和成就导向。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地想当领导的愿望,并能从奋斗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关键时刻坚信未来,坚信自己的力量。

事 典 向内成长

时 间 商汤伐夏前夕

地 点 商之都城亳(今河南偃师)

伟大的事业应该如何成就?古人给我们的答案就是加强自我修养。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

——《吕氏春秋·先己篇》

对话者 商汤、伊尹

出 处 《吕氏春秋·先己篇》

原 文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

阅读历史的感觉,首先是真实本身引发的震撼,接着是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历史仿佛是一本传奇小说的作者,他一次次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编织出刀光剑影、爱恨情愁,而时间则像是一位耐心的小品导演,把接到的剧本逐一变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话谈资。

很多大英雄轰轰烈烈地生、轰轰烈烈地死,为的是自己心中的梦想和信念。不过单有英雄的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有英雄的实力,否则英雄情结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