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第 300 章 法兰西老师大汉钱庄(1 / 3)

加入书签

虽说布列塔尼亚和科西嘉岛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甚至出了“布列塔尼亚的少女”和“科西嘉的怪物”等国际名人,但是在近代,这两地的经济情况都不大好。尤其是科西嘉岛,每年都会吃掉百亿的欧元的补贴。所以在法国放开对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的移户限制后,两地的土著不出一年便少了一半。而且法国充分吸取西班牙的教训,严格控制大城市里的少民人数,使之难以形成群体。

第二,强制法语。

正所谓生存需求永远是第一需求。在法国打散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后,他们以“扫盲运动”为由开始普及法语教育,这让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离奇愤怒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因为在法国政府的精耕细作下,分散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难以满足形成族群的最低人数。

无法形成族群便无法构建内部循环的社区,所以在最初的反抗后,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悲催地发现他们要想正常生活就必须熟练使用法语,遵循主流的处事风格。

当然,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也有闹过,要求法国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刘瑞这儿,万事不仅开头难,过程难,收尾更是难上加难。

就比如说都僚死后的东瓯问题与暂时没事的闽越问题。

刘瑞想搞民族融合,但也不会蠢得要死的去弄剃发易服,因为那跟埋雷没啥两样。历史上敢这么搞基本都没好下场。国内的满清搞得宣统帝要是晚点退位,估计连还未起义的七地满城都要被屠个干净,而国外敢这么搞的有阿拉伯的委马亚王朝和公元前的日耳曼人。

委马亚王朝对西班牙的强制穆化让西班牙在双王之后反穆反得比匈牙利还魔怔,几乎到了宁可放过新教徒也绝不放过穆|斯|林的地步。而希腊对德国也是一样的讨厌,甚至在油管的采访上,讨厌德国的希腊人比讨厌土耳其的希腊人更多,搞得德国非常尴尬。

硬要从历史上扒拉一个民族融合的正面例子,那还得是革|命老区的法国。

可法国政府压根不理这种诉求,导致遭到政府无视的布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直接掀起分家活动。

然后……

然后政府就带着账本和工程队来了。

什么叫欧洲的老师?

什么叫启蒙运动的中心。

曾经的法国境内也有布列塔尼人和科西嘉人等少民认同。因为了解欧洲史的都明白法国在中世纪和公元前是什么情况,所以会有本土的少数民族也不大奇怪。

面对成立联盟并要求特权的不列塔尼亚人和科西嘉人,法国政府是怎么做的?

第一,分散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