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菜市口菜市场(2 / 4)

加入书签

这是一年一度的念想,已经不是一个好吃不好吃,或是否能用别的东西来替代的问题了。

所以谁家要是万一没排上,不说相当遗憾,就说失望的孩子们跟大人闹起别扭来,这个节也就过不好了。

再往后排,那可要属禽蛋类了。无论鸡蛋、咸鸭蛋,还是包着一层土的松花蛋,因为太过稀缺,哪怕凭本也是乌泱乌泱的队伍。何况鸡肉相较猪肉、牛羊肉还要廉价一些,过年炖上一只十分的实惠。当然,这是指冷冻的光鸡,而不是活鸡。

论到最后头,那就是三毛八一斤的带鱼、四毛五一斤的黄花鱼和带着骨头,一条子一条子的冻肉了。

这些东西要买得晚了,带鱼恐怕就只能买两毛五细条的了,黄花鱼没准就卖光了。最关键的是冻肉可就没肥的了。

同时,由于距回民聚居的“牛街”较近,该场为此还特设有牛羊肉、熟肉、豆制品等清真食品专柜。并设有肉食、蔬菜、干菜、海味、水产、禽蛋、调料、烟酒等专柜。

要是综合考虑,除了营业面积受限在八百平米之内,比其他菜市场要小一些,论功能性,“菜市口菜市场”倒应该是当时“四大菜市场”里最全的一个。

相比较,“重文门菜市场”可就是绝对的“小字辈”了。

这个“后起之秀”1976年才正式开张,而且八十年代之前的作用还仅限于服务于菜市场附近的居民。此时远不能和“菜市口菜市场”相提并论。

后来也就是因为“菜市口菜市场”给拆除了,它自身也经营的不错,才会取而代之凑上了这个空缺。

说起来在这一点上,肉食的审美和今天截然不同,当时大家都不爱要瘦的,因为肥肉可以炼“板儿油”,能有效补充家庭油料的短缺。

反正简短截说吧,由于当年的菜市场布局较为固定,中间空地放置最重要的肉案、鱼池、活禽和蔬菜,其他次要柜台都是绕着一圈的摆。

所以洪衍武和陈力泉所看到的场面。就是从菜市场中央长龙似的排出来四条队伍,有的一直排到了菜市场门口一里多远的位置。

总之说了归齐,在这个时期,“菜市口菜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还是首屈一指,无可替代的。

应该说,洪衍武和陈力泉打得盘算确实没错。当他们到达“菜市口菜市场”之后,发现情况果然要比副食店里好一些,毕竟是地方大多了,再说也不能样样东西都有人疯抢。

其实当年凡是排大队形成抢购潮的,无非也就是那几样价廉物美又必不可缺的大众商品。

首先是豆腐、豆制品和粉丝。只要一来货,所有排队的人保准儿放弃当前的目标,一股脑涌过去,一小时之内就能抢购一空,大家这才有心思去排别的。

其次就是花生瓜子了。当时的花生、葵花子属国家统购统销的油料,要出口换外汇。京城人能在市场上见到花生,惟有过春节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