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静坐战 第三节 老冯走了(2 / 2)

加入书签

就这么个瘫子,谁能想到那当年也是在上海滩和大武汉叱诧风云的红队里的,谁能想到这满脸皱纹的农村老汉,去过苏联和日本,一肚子的经论呢!伺弄庄稼的手,那可是擅使双枪,大刀砍鬼子的脑袋不带第二刀的!

造物弄人啊!老冯要不挨那发炮弹。或者是那炮弹皮子不嵌进脊柱里,不残废,以他的级别,不论抗战前的,就43年底大军分区政委这个级别,至少建国后第一次授勋都得是将军!可惜,就那么一块啤酒瓶子盖大小的弹片,就把一个应得的将军变成了农村满身污泥的残疾老农了!

杨棒子44年托人去延安打听,但是没找到任何消息,解放战争开始后也托人四处打听,当时几百万的军队,多半个中国都搅成一锅粥了,上哪找去?建国后,杨棒子干脆把小梁子等几个一直跟着他的人派出去四下里找,都没有结果,几次给湖南醴陵当地政府发信,都没有冯大坤这个人。

后来杨棒子自己也在运动中遭了罪,一直到74年才结束劫难。八十年代初,在京老干部聚会时,遇到了当年晋察冀军区的组织部的,提醒杨棒子去找原北方局城工部的老人了解下,这才算是指了条明路!

又费了一番周折,才算在尘封了几十年的旧档案堆里翻出了老冯的真实材料!这才算是结束了三十多年的寻找!当杨棒子见到这个坐在板凳上的耄耋老农时,怎么也认不出这就是当年那个英武的红脸大汉老冯啊!

腹部的伤口长好后,老冯主动要求回家乡湖南醴陵去做地方的统战工作,当时也考虑到老冯这个身体不可能重回前线了,在延安呢也确实没有适合他的工作,组织上就派人护送老冯回了湖南老家,到地方的党组织挂了关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时呢老冯还是秘密身份,就连他家乡的人都不知道他早些年走南闯北的是做啥呢,只听说他是做大事的,老冯就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对外只说打鬼子受的伤,并且恢复了他的本家真姓名。

老冯在和杨棒子认识前一直用的是化名,冯大坤,实际上他在老家的族谱上是叫个聂昌宗,回到老家的几十年一直使用真名字,难怪杨棒子找了他三十年找不到,都是按冯大坤找的,哪能找到呢吗?

按老冯转回到地方上的关系上看,参加革命和入党的时间呢,那都是数得着的,可惜一个瘫子在年轻人眼里没啥大用了,再说了醴陵这地方光出的民国将军就近百位,我党的将军也一百多,人才济济,一个瘫子也就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老冯呢也是心宽,能做啥就做啥,好在家乡人不嫌弃他,自家的房子自家的地,本家族人的也多,张罗给他娶媳妇过日子呢他是一概不要,不能因为自己瘫痪了就耽误人家姑娘不是,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后半辈子,家族给他过继了一个本家侄子,算是他这也有人照应。

通过杨棒子,县上才知道这个每个月就领几十块钱补助的残疾人,居然是抗战时的大分区政委!是当年我党的特科人员,是上过莫斯科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要定行政级别,按参加革命的时间和经历,最少都是地市级的!

可惜这一切来的都太晚了,杨棒子回去后准备把老冯接出来时,冯大坤,老冯,真的走了!革命二十年,务农三十多年,一天福没享,一个该得的荣誉没有得到,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深夜,溘然长逝了

鬼子投降后,他还在家务农,每天要不就拄着拐杖地里家里来回走,要不就坐在一个特制的板凳上用双手挪着走,不论是武功还是学识,都是个能人的老冯,这就成了农村里最不起眼的那种残疾人了!

解放战争时期呢,县上指派乡里曾经来找过他,了解他的情况,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下过去的工作,因为他的档案里列有机密字样,对过去的经历所述不详,县上的人大致了解完情况后,向上级复核时得到的回复也是此人的档案属绝密的,也就挂起来不再审核,只保留他的党籍。

解放后呢,按照他的伤残程度和入党时间呢,给了相应的待遇,每个月发伤残军人的补助等,这才农村就很不错了,老冯的入党时间早,民政局对他也还算照顾,有这份钱加上地里的出产,他过的还不错。

继子长大后,他给娶得媳妇,小两口对他还孝顺,毕竟这瘫子每个月都有收入,这叫铁饭碗!

老冯呢闲了呢就在自己院子里摆茶桌,自己掏钱置办茶叶和烟丝,村里和族上的孤寡老汉们,见天的堆在他的院子里吃茶吃烟,一吃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间,老冯的补助也没长多少,日子过的清贫,但也无忧无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