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入场券(3 / 3)

加入书签

当然,信心这个东西是针对未来的话,往好了说是自信,自信过头的话很容易变成自负。

蒋涵问道:“包主任的意思,好像还不大看得上韩国大宙重工这个合资整船制造项目?”

“那倒不是,这个项目是很好的,不过市里没有主导权,大宙重工方面的限制条件也太多了。再说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还是要发展自己的产业,再退一步来说,我们一直强调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省船舶公司参与合资项目,同样也是一种招商引资。”包飞扬说道:“而且省船舶公司参与合资项目,势必会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到海州地区,省船舶公司这几年内部有一种声音,认为省船舶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对主厂区进行搬迁,此前省里说要重点扶持通城的造船工业,就有人提议要将省船舶公司搬到通城去。”

“如果省船舶公司要搬迁,为什么就不能搬到海州地区来呢?”

陈玉清的眼前骤然一亮,她对省船舶公司参与合资项目的抵触几乎是下意识的,因为她觉得省里起先并不支持海州地区,等看到有便宜要占了,却又想要扑上来占好处,另外她觉得作为一个重要项目,省船加入以后,肯定会降低海州地区在其中的影响力,还会分走一部分市里可以得到的利益,怎么看都不划算。

包飞扬说道:“企业负债经营,债务增加以后,资金投入会形成新的资产,虽然从账面上看,公司的经营收入并没有增加,但是公司的资产在增加。资产增加,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债务是安全的,债权人不用担心资不抵债,债务无法偿还,我们只需要按时偿还利息,债务就不会有问题。这一点。本身就会在借贷方案中有所安排。”

“负债经营,对任何一个大型企业来说,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对高速增长的企业而言,更是催化剂,必不可少。我们可以通过长短期债务的合理安排,保证公司资金流的通畅。”

包飞扬说道:“当然,对一个公司来说,经营性的资金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预想,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的投入都会非常大,投入产出比肯定是负的。不过我们在墟沟的园区,一年后就应该步入高速增长阶段,这会是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经营性资金流入的主体部分。”

“另外,我们刚刚也提到了,公司资产在增值、扩大。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借债以维持必要的资金流和进行债务置换,也可以引入更多投资。充实公司资本金,都不缺选择。”

“当然,让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独力参与这么大一个项目,确实力不从心,哪怕是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引入外部资本以后,从风险分担、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也有必要引入其他合作者。昨天洪省长提到,可以让省船舶公司参与进来,除了省船舶公司,我认为也可以考虑增加一到两家投资者。”包飞扬说道。

但是包飞扬却将省船舶公司的参与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招商引资项目,那么对海州地区来说,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更让陈玉清没有想到的是包飞扬竟然将主意打到省船舶公司的搬迁上,陈玉清倒也不是没有对省船舶公司动过心,只是省船舶公司连通城都不愿意去,又怎么会愿意去海州地区?所以她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个可能性。

让省船舶公司去海州地区,可能性确实很低,但如果省船舶公司参与了合资项目,为了更深入地参与进来,势必要调动部分人员进驻合资公司,这也是省船舶公司参与这个项目最大的资本。随着人员的流动,两地交往的加深,以后省船舶公司要搬迁的话,海州地区就有可能成为优先的选择。(未完待续。。)

...

陈玉清目光一凝:“市里除了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还有国投、港口公司、机电公司。他们都可以参与项目投资。”

陈玉清说的这几家都是海州地区效益和实力都不错的公司,她看起来似乎并不喜欢让省船舶公司加入进来,更想让市里的公司参与到这个前景还不错的项目里面。

包飞扬摇了摇头:“除非他们是直接投资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否则合资方是不会同意其他与产业无关的企业入股的。而且市里的资源有限,不能全部集中到这个项目上,以后我们还有其他项目又要怎么办?”

包飞扬将他昨天晚上在王虹锋面前提到过的“以我为主”的那套说辞搬了出来:“合资项目的限制很多,我们海州地区还是要发展自己的船舶工业,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新的海州地区船舶工业集团能够借合资项目发展起来,发展壮大自主造船能力。所以合资项目能够吸引更多外来资金的话,我觉得对海州地区、对海州地区的船舶工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陈玉清沉吟了一下,包飞扬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前提是对海州地区和海州地区船舶工业的发展具有足够的信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