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茶叶蛋上锅了”(3 / 8)

加入书签

最终释放出了相当于两万吨标准炸药的能量。

内爆式核弹的优点很明显,缺点或者说是难点当然也很明显。

关键是让分散的核燃料,被炸药推到球体中心的时间,能够尽可能的接近。

按照美利坚的经验,炸药爆炸时间相差不能超过七毫秒。

这一来要求有足够精确的计算力,知道要怎么设计和布置以及控制整个系统。

这样能够利用发射药提供的推力,为聚集球心的核燃料增加压力。

让核爆炸的能量不会立刻向外扩散,能够让裂变反应维持的时间尽可能略微增加一些。

这其实是常规炸弹爆炸的原理。

燃料封闭的环境中燃烧,燃气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将所弹壳撑的四分五裂。

弹壳裂开之前,内部的燃烧都将持续。

球壳的尺寸和曲率,核燃料的距离和分块方案,引信和炸药的质量和释放的能量。

二来要求有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要实现和确保所有核燃料能够七号秒内聚合。

让炸药和引信质量足够稳定,让球体的外壳足够的均匀坚固,让核燃料的分割和安装足够精准。

最基本的要求,传统化学引信是不行的,最起码要有电子雷管。

美利坚担心这种设计能否真正成功,所以先本土的沙漠里面试爆了一颗。

虽然这个时间人的感知中仍然很短,但是相比自然开放状态下燃烧已经增加了“很长”。

更关键的效果,是这股压力还能压缩原子核和中子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中子击中原子核的概率。

基于这些原理,内爆弹使用的核燃料的重量,可以低于核燃料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

钚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是十六公斤,但是美利坚的“胖子”却只装了六点二公斤的钚二三九。

最终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质量,也就是一点二四公斤的钚发生了裂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