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张献忠起事(1 / 8)

加入书签

什么忠言逆耳,通通不再适用。

余应桂自己也在诏狱里上疏申辩。

全面追述近年来的抚剿始末,揭发熊文灿畏首畏尾,迁就退让,收受巨额贿赂,以致造成张献忠强占谷城要挟招抚的局面。

张献忠在谷城招纳亡命,买兵置器,人人知其叵测。

熊文灿却把他当作捍卫荆襄的前茅;派官调遣,张献忠不但不应,

熊文灿的用意在于,张献忠听调,则我居功。

不听调,则余应桂任罪。

这便是他对内面对皇帝的时候,功劳都是我的,那黑锅都是手底下人背的。

对外则是虽然我给张献忠发了军饷,可实际上张献忠他是懂得官场规矩的。

我给的军饷不仅有对我的“返点”,还会有额外的润笔费呢!

反而扣留解饷官,谋求湖广总兵之职.而今更造浮桥横跨汉水。

凡此种种,熊文灿先足夸张冒功,后是掩匿不报,难道不是欺君么?

讲得有根有据。

遗憾的是,崇祯一概不予理睬.就把余应桂遣戍边地,调拨给吴国俊了。

事实证明,余应桂致熊文灿信中所说‘献忠必反”是有先见之明的。

大明的哪个官员,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呐?

就算有人说熊文灿不知逮捕张献忠,只顾自身利害,而留他关系数省之安危,恐将重蹈陈奇瑜的覆辙。

朝堂内如此有见识的话,可没有人听啊。

还被嘲笑杞人忧天,大明正在逐步转好,你这样说,是不是见不得大明的好?

朝堂之上已经很难在留有真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