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战沧州8(2 / 3)

加入书签

其实来自于后世的他知道,最主要的指标应该是“听令行事”!

孙子兵法:“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认为将领听从计策,是任用的首要条件。后世基本所有国家都会在军队中强调“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刘信启有系统辅助,不担心属下不听话,作为统帅最难的项点,对他来说反而是最容易的。

随着势力的发展,刘信启发现,系统给于自己最大的外挂并不是战士的高端武力,而是附卡后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优势。没有后者,前者就是一把双刃剑,随时都有可能反噬自己。

这是刘智杰也走了进来,刘信启示意其坐下来,然后继续讲解,这种随时开课的“小课堂”在以往的行军之中经常会进行:“例如在围城打援的行动中,用少部分力量包围敌人的要害不打是正,而用主力埋伏在路途出其不意的消灭敌人救援是奇。”

“近而示之远,用小部分部队佯装主力从远处进攻,从而达到调动敌人主力离开我方欲攻占的近处是正,而我军主力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向近处发起猛烈进攻则是奇。”

后世有一个非常让刘信启认同的观点。

在战场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以弱胜强。高明的将领打出以弱胜强的战绩,只是因为他通过调兵遣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局部战场制造除了己方强、敌方弱的态势,然后一步一步的扩大这种态势,最终以弱胜强。

“单纯的将正和奇分开来理解,就是曲解了孙子‘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本意。高明的将军作战,都是先用一小部分力量和敌人正面交战,进一步,退两步,削弱敌人的士气和力量,拖住敌人的主力,然后在出其不意的用己方主力一举歼灭敌人的一部分,断其臂膀,最终扭转强弱。这里面,拖住敌人、削弱敌人的正是基础,如果正无法创造时间,削弱敌人,反被敌人消灭,那么奇也就是失去了其作用,转变为和敌人正面打消耗战的正了。”

“除非绝境或者触碰到了底线,绝对不能打消耗战。”刘信启最后总结道。

“确实,消耗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刘智杰认同道。

“照这个道理,我们明天先和金军对阵是正,寻找敌人弱点,一击毙命是奇。这才是以正合,以奇胜?”赵英豪尝试着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对,战机稍纵即逝,能否抓住战机是衡量一个将领优秀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刘信启道。

衡量一个将领是否优秀,指标很多,刘信启应景的说出了一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