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体育与科学(2 / 3)

加入书签

吴:对,就像我这样的百米后程型选手,其实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没必要过多的拉大自己的步幅去压线的,那样反而会降速。所以在那次之后我的100米压线幅度就没有那么大了,反而是200米的最后三步会刻意的去拉到极限步幅,因为200米最后你的步频肯定会下降的,你的速度本身就降到一定的程度了,这时候拉大步幅,完全的把身体前倾去压线反而会有好效果。

陈:就比如你在燕京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上绝杀加特林?

吴:对!

3、训练中“量”与“强度”的关系探讨

陈:从苏黎世回来应该有很长一段假期,这次休假回燕京之后,就要进入冬训了,是吗?

陈:“嗯,是“跑”出来的,不是训练计划刻意“练”出来的,是吗?

吴:我其实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去刻意的数自己的步子,兰迪教练在去年分析了我的比赛后,说我的步子太大了,尤其是前30米,过大的步幅其实不利于我的起跑。在14年的时候我的后40米就突破了3秒50,但前60米真的是一塌糊涂。所以兰迪教练为我设定了一系列的训练,重点加强我的力量,还有起跑绞剪时脚掌的离地高度等等。但并没有刻意去规定第1步要迈多长,第2步迈多长,反正就在训练和比赛里很自然的跑了出来。

......

2、跑动中能量利用率的合理性问题

陈:子义,我看到《燕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有一篇国家体育总局科研研究人员的论文,做的是你5月份在燕京挑战赛百米跑动的技术分析。那场比赛你前面一直领先霉国的布莱西,最后阶段输了,屈居第二名。就算没有数据,直接观察也能发现问题,我目测你从起跑到途中跑,至少领先了他80米,输在了最后20米,或者更准确的说输在了最后的4步。他是9秒95,你是9秒97。我记得你在赛后的采访说,你觉得前面一直都跑得很好,后来眼角余光看到了布莱西要赶上来了,你就加速,加速反而输了。从数据上来说,你说“加速”,但即时速度是下降的。

吴:对。所以教练们都要我好好的休息,因为我今天确实参加了太多比赛了,尤其是燕京世锦赛跑了8枪,这个对我的身体负担是很大的。比如9月20多号的苏州全锦赛我就没有去参加,谢震叶和培猛哥都去了。就是因为之前有刘翊大哥的例子,包括炳天哥他09年也参加了特别多的比赛,拿了11块金牌,结果因伤休息了好久,一直到亚运会选拔赛才回归。

吴:我记得他好像是跟我隔了一个道次,我在第5道,他在第7道。

陈:对,你们隔得比较近,这很重要,这正说明你是在做“加速”的心理反应。你后面10米压线压得很厉害,步子非常大,我想问这是你技术的一部分,还是你想冲刺的结果?

吴:是故意的,一般来说,你一直领先跑在前面,突然旁边的人有赶超你的趋势,你如果在乎他跟他较上劲,这个时候你的节奏就乱了。之后你的步子就会很用力,然后你的步频降低,步幅就变大,这个变化的比例没有控制好,反而会降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所以那是你身体出现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就是你想快但快不起来,这个“想要加速”的结果是步幅变大了,而不是速度提高了。所谓的“冲刺”,并不是跑速提高了,而是步幅加大,反而丢失了前摆加速的机会,还因无效腾空的产生,影响了成绩的有效发挥。就像你的偶像博尔特,他的后程速度下降值比较低,能量的利用率其实是很合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