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弟妹顿时返家中(1)(1 / 3)

加入书签

这究竟是些什么原因,怎么他们都会一块地回到老家来了呢。顿时之间,我都感觉得是实在有点奚绕。此时,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有点似乎不大对劲,他们好像是在凤山那里出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一般。

忽然之间,在我心中变得有些愕然起来。但当我仔细冷静下来以后,才逐步地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后来,再经过七妹她们把回来的事情真像,原原本本、前前后后全部的经过都告诉了我们知道之后,方才醒悟和明白过来

原来,七妹她们这一届凤山初中的学生,正是从1964年秋季入学的,按照正常情况的话,本来就应该是三年后的1967年秋季毕业的了。

但是,后来因为爆发了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运动以后,他们便和全校的广大师生一块,全部都投身到了这场“史无前例”运动中去。

于是,便就这样一直推迟到了1968年的年底,在进行全面复课闹革命的时候,方才按照当年进驻学校的工人、贫下中农泽东思想宣传队与学校革委会或革命领导小组一起,进行大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第八十七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五)(1)

----脱贫致富强队梦(下)

(1968.1----1969.1)

(9)弟妹一块返乡来

有诗叹曰:

一直到最后,才真正办理好了他们的毕业离校的手续。紧接着,又碰上了当年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贯彻1月《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山东省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提出的要“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建议。

于是,许多教师都返回原籍,实行由贫下中农推荐任教。同时,按照社员同等劳力进行记工分,参加队里的分配,不再领工资。

因此,由于当年八妹和肥仔已经分别在凤山中心校的高小部和初小毕了业。再加上到了后来,又实行要在全县范围内,一刀切地推行“村村办小学,大队办初中,公社办高中”等原因。于是,父亲便不得不提前安排他们都一块回到家乡来。并趁此机会,争取在乡村继续上学读书。那便是当时的现实情况。

现在,回过头看,似乎他们的回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弟妹一块返乡来,响应号召本应该;

幸运能有学校读,勤奋用功望成才。

弟妹顿时返家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够飞快,转眼之间,又到了1968年1月的下旬了……

有一天下午,我突然看见里坡有三个人,正在朝着村子上慢慢地走来。渐渐地,我便认出来了,原来他们正是我们在凤山家里的七妹、八妹、肥仔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