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五)(10)(1 / 2)

加入书签

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初期,佩戴主席像章的人寥寥无几,如“星星之火”。因为那时像章数量很少,要有一点门道的人才能搞到一两枚。

后来,像章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人都有几枚像章。佩戴像章,上级并无指令,可是几乎人人佩戴。佩戴的数量多少不一,最少一枚,最多的十几枚。有一位战士在参加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时,军帽和军衣上挂满了主席像章,创造了佩戴像章的最高纪录。

更有甚者,有人竟脱去上衣,把像章直接佩戴在胸前的皮肉上!

第七十八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五)(10)

领袖像章纪念章

大家也许都会清楚地知道,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随着那场“史无前例”运动的不断升级,中国大地一片红,东方太阳日日升,我们伟大领袖像章人人必戴。

你可要知道,我国最早的主席像章于19年出自上海,是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为了祝贺主席在江西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而制作的。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两次出现主席像章,一次是194年,制作者是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地下工作者虞廷萃。再一次是1945年在延安出现,设计者是电影导演凌子风。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上海又出现了一枚K金质的主席像章,是由老凤祥银楼制作的。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开始以后,制作主席像章进入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1966年8月19日,我们伟大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红卫兵的时候,一位红卫兵献给了他一枚主席像章。此后,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自发地大量制作主席像章。

像章的规格,以圆形为例,直径最小的0.48厘米,最大的1.8米,但绝大多数都有是-5厘米左右;像章的重量,差异十分悬殊,最轻的只有1-克,最重的180公斤,但绝大多数都是10克左右;像章的材质,也是五花八门。有金、银、铜、贝壳、钢、铅、胶木、塑料、陶瓷、竹、木、但以铅合金为主。

像章正面的主体是主席像,陪体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如韶山,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北京天安门等。此外,还有红太阳、大青松、梅花、向日葵、国旗、党旗等。

陪体还有主席语录或诗词或口号,陪体上往往还能见到一个“忠”字。像章背面也有文章,主要是记载制作像章的原由,再就是制作单位名称和制作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