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一)(11)(1 / 2)

加入书签

而这几个革命小将那神情激昂地康慨陈词,立即弄得在场的几个学校当权派,顿时之间,就变得个个哑口无言和不知所措起来。后来,便越来越多的师生全都涌上前来,把现场围观得个水泄不通……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一年以后我在南宁展览馆才认出,当时有一个小将正好就是在武斗的1967年底,被“联指”派进行围攻不得不逃难到了南宁,住进到广西“四·二二”的据点进行避难。他就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曾经在博白镇中当校长的颜玉洲。

其中还有一个小将,正好就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曾经在东平公社和我一起,带领过东平公社少年体育集训队的林宗富老师。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当中上面派驻的工作组,还要求每个教师在这次大鸣大放当中,是否真刀真枪地进行揭发和批判。便作为上纲到是否积极参加这场“史无前例”运动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上去看待。

于是,渐渐地在教师当中所写的大字报内容,也开始逐渐地转向和升级。一部分人,居然敢于开始大胆指名道姓地揭发他人了。因为此举一开,被揭发的教师也一定会揭尽全力地进行反击和回敬对方。

第七十四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一)(11)

开展四大揪黑帮

忽然之间,正如一夜的黑风吹来一般,在龙潭中学的学校小礼堂和所有初、高中的教室走廊的过道里,普天盖地而来的全部都张贴满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所抄写的大字报以及不少标语和口号……

我还清楚地记得,还在不少的大字报当中,赫然地写出了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名大姓。并且,在用词上来说,是极其尖锐的。从此以后,就再也完全没有了昔日校园当中,那种“师道尊严”的半点味儿。全部都是使用带有尖锐甚至敌对情绪的粗暴的语言和话句……

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首次在大字报上出现了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名字。他们便是,周贻德、王祥励、黄汉海、张达西、黄逑贤、苏日清、晏忠、郑庆意、阙之禄、谢元徽、李毓萁、张仲龄、霍风琴、梁鑫、廖家炎等。

这样一来,在教师之间进行互相揭发的大字报,也同样是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了。从此以后,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引到了后来所说的“群众斗群众”的那条邪路上去了。

你可要知道,因为起初运动的矛头大都只是指向老师们,即使有涉及学校领导的,实质上也一样是指向老师……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直到了1966年的6月中旬。

此时,全国发生的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已经正式地拉开了战幕。于是,龙潭中学所掀起的这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也和全国一样,同样也己经进入到了浪潮……

此时,学校所有的支部书记、校长、主任等学校行政领导,也就自然而然地瞬间变成为了学校的“走资派”,几乎个个都完全靠边站了。而工作组和革筹小组就自然而然代替了学校行政和党支部了。

而在这些大字报的标题和内容上看,大都分别给他们扣上了“走资派”、“叛徒”、“大地主”、“大右”、“国民党要员”、“反动学术权威”、“富农头”、等等的罪名。

甚至,还有不少在他的名字上打上了红“×”,有些还将名字进行倒写起来,有的还配上了一些漫画,有的甚至对人格进行污蔑一番……

其中,实际上还在许多大字报当中,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不外就是从老师们在讲课过程当中,暴露的一些所谓的“问题”;有的,则是在工作方法和一些生活作风上,出现过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在平时交谈当中,所讲到过的一些所谓的“反动”言论;有的,就是过去一些在历次运动当中,早就已经向组织交代清楚,并且还做了结论的历史问题等等……

但是,在这些大字报当中所使用到的言辞,全都是竭尽全力地进行无休止地上纲上线。尽管,安得是那样的不甚恰如其分和不符合事实。甚至于就在用词上来说,也是写得相当激烈和尖锐。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曾看见有几个革命小将,竟然敢于当着学校当权派的面,大胆张贴这些领导者的大字报,还一边在高声地质问起他们来。于是,顿时之间,便招来了不少四周的学生和老师,也跟着闻风地走到大字报跟前,好奇地在聚精会神地进行洗耳恭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