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在凤中食堂的那些岁月里(五)(2)(1 / 2)

加入书签

1965年6月16日

今天我学习了主席《纪念白求恩》一文,深深为白求恩同志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所感动。他,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没有一点个人的打算,没有半点自私自利之心,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啊!

可是我却并没有白求恩同志这种精神,凡事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还有损公肥私的表现。好像,自己在膳团开菜,但是吃的比一般同学多,这是小事吗?不是,这是多食多占的资产阶级的损公肥私的表现,这是剥削阶级行为,若与白求恩同志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比较,真是差得远矣!

现在我决心改过,回老师膳团开膳,对公家的一分一毫,今后都不能多占。

1965年6月17日

第七十一章在凤中食堂的那些岁月里(五)()

学习毛著写日记

现在往往回想起来,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学主席的著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紧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自己工作联系起来,进行认真地检查对照,从中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可否认,当时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的确对于提高自己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立竿见影作用的。

下面我所选出来的几篇学主席著作的日记,就是当年我按照林副统帅所鼓吹的“要带着问题学习,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这种实用主义典型的一个例子。

今天,我读了“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文后,收获很大。主席说得多好呀,“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检查自己,确实也是背上了不少思想包袱,使自己的精神负担很重。便严重地妨碍了自己前进!好像,自己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就认为自己是没有前途的了。

因此,如果一旦背上了这个出身不好的包袱,就成了自己前进的绊脚石。而又没有用“一分为二”地把坏事变好事的辩证观点看问题。一方面,确实没有认真检查自己身上的阶级络印,加强自己的思想改造。另一方面,而是采取消极办法去对待自已,因而自己必然进步不快。

当学习了主席的这篇文章以后,我还得要把自己思想上的许多包袱放下。你可要知道,只有自己思想包袱放了下来以后,自己才能够轻装地前进。

1965年6月18日

现在不妨在此公布以众,仅供有兴趣的年轻的读者们一阅……

1965年5月8日

我感到非常惭愧,过去几个月我还是常常学主席的著作,差不多天天读,经常进行检查自己。同时,又关心国家大事。可是,在最近这几个月来就放松了。

如果要是一天不读主席的著作,思想就会生锈发霉;如果要是一天离开了主席的思想,就会像迷途的羊羔。危险啊!

我渐渐地觉得,我在思想上己经开始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我的个人英雄主义己日渐滋长。个人享受,贪图安逸的思想,亦日益发展。目光短浅,看不见前途,工作干劲低落,己明显流露。这还具有一个共青团员的气质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