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首次返乡务农记(下)(7)(1 / 2)

加入书签

山塘口,它这在良村肚内,只不过是一个并不算大的自然村。该村与良荔小学也只是相隔一条田洞。在村前面有条小溪流过,只要过了小溪的一座石灰小桥,便就可以走到该村上了。

那个时候,从良荔小学向前方一看,便能清晰地看见,在村子上的那幢最为显眼的三层高的刷白的小楼房,便就是山塘口村了。

从小,我便知道,这座显眼的小楼房正好就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比我大好几岁的高班同学志月家。

后来在土地改革的时候,由于他家是这个村子上的一个所谓算得上是一户比较“有钱”的人家。结果,就在进行划阶级成分的时候,被评上了富农成分。就当读完初小以后,他便就不再继续上学念书了。

除了他以外,在村子上我还认识有其他好几个儿时的同学。但是,因为时间已经久远,大多也就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了。

第六十六章首次返乡务农记(下)(7)

(5)天气农谚真管用

有诗叹曰:

头天晒谷忧心忡,担心下雨把谷冲;

多蒙大伯来指点,天气农谚真管用。

以前,便总是听到大人们常说,山塘口村子上的人特别“好酒”。尽管,在那个“有朝无夜”的旧社会,他们每餐都是总少不了酒的,简直便像平时我们村子上的人那样,爱好吸水烟筒一样上隐。

因而,该村子上人人饮酒的这个爱好,便变成是一件习以为常之事,毫不为奇。要是家中的酒瓶里,一时间发现没了酒,他们便会立即跑到邻近的书房垠海秋家的酒房上去,赈上一两斤回来。

于是,他们便有菜没菜一样出拳搓码地喝个面红耳赤。即便是用咸菜送酒,也能喝它个半斤几两。所以,该村人“好酒”的村风,在良村肚内,几乎是远近都闻名遐迩的。

我到了大队以后,又在弯弯曲曲的田埂小道上走了十多分钟,便到了山塘口村。

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在当经过上社岭的时候时,原来上社岭的社坛上那好几棵大榕树和槌树,以及一大片的灌木丛全都荡然无存了。所以,能最后遗留下来的便是一批光秃秃的、并已被人挖掘不起来的一批旧树头了。

晒谷任务不算轻

自从那天的早上,在水碾几个人一块闲聊时,我当场便愉快地接受了生产队长王忠和运琨的安排,分配去山塘口队负责监督该队晒谷的任务。但是,一直过了好些天以后,仍然没有通知我前去。

大约是经过了一个多星期后的某一天,才看到别队已经派人来我们村晒谷以后,王忠队长才正式通知并交山塘口队的仓库钥匙给我,要我前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当我吃了早饭以后,便独自一人前往。

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我虽然并没有去过山塘口村。但是,还是知道关于它村子上的一些大概情况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