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6)(1 / 3)

加入书签

“无砖不能砌墙,加水不能顶粮,蒸出来的饭再多,也就不过是多加了点水而已。”

另外,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还编起了“顺口溜”,讽刺地说道:

“双蒸饭多,米泡膨胀,饿坏肚子,撑坏膀胱。”

你可要知道,由于当年国家定量供应的口粮标准低和加上副食品供应严重短缺,人们普遍摄取到的热量不足。结果,就出现不少社员和群众,便普遍地患上了浮肿病和肝炎等疾病。

于是,当时的凤山公社党委曾经这样进行过规定,凡是经过凤山卫生院确诊是浮肿、肝炎等病情而“无误”者,就由医生开俱证明,可领取得到“营养粉票”一张。

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6)

闻风而动样样搞

在那“三年困难时期”当中,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由群众自己创造的,或前人留传下来的许多解决在饥荒年代求生存的办法。今天回忆起来,才真正体会到,那句几千年来就传下来的“民以食为天”这句名言说的,的确一点也不错。

因为,无论是那个朝代,那个政党,对粮食问题都是会引起当权者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是来不得半点的疏忽与轻视。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常常肯在凤山初中,与老师学生们进行接触,或在生产队进行田间劳动的时候,与社员们在言谈当中,确实是使我知道不少新奇又新鲜的事情……

因此,就可以凭票到所指定的地点排队,领取用“米皮糠、豆粉与砂糖”掺制的“营养粉”一包。还要求每日要用开水冲食数次,便称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凤山青年农业技术队”里的老农朱性廉,就是曾经因为肚子浮肿,便到凤山卫生院确诊后,还去领食过几包“营养粉”回来服用哩。

根据,他自己所作的违背良心的反映说:

“双蒸饭”顾名思义,就是将米加水在饭笼子里蒸好了第一次以后,为了将其再澎胀一次,使饭的体积再次增大。于是,又再加水重放回饭笼子里,再次多蒸一次。

然而这种做法,其实是自1958年以来,在全国不少地方的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当中,已经风行过一时阵的了。

当年,我在博中念书时,学校在办“共产主义食堂”的那阵子,不是也曾经吃过好几餐这样的“双蒸饭”么?

可是,凤山初中的学生食堂在那“三年困难时期”,居然还对“双蒸饭”却情有独钟地进行过多次的试验,并且,还连续搞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呢。

于是,便有些不少老师学生,对于此种做法曾经表示过怀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