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1)(1 / 2)

加入书签

同时,也是为了让历史再也不会重演,让后人不再重蹈覆辙,不再重走过去那条已经被实践证明走不通,且又正是那条让人们再走的不堪回首的错误的路子上去……

(40)三年饥饿实难顶

有诗为证:

三年饥饿实难顶,粮油食品发票证;

偷油煎麦惹父怒,谁对谁错难说清。

劳动艰苦算什么?

第六十二章在凤山大队务农的日子里(中)(1)

----那刻骨铭心的体验

正如俗话所说的,“民以食为天。”,“饱汉那知饿汉饥。”……

你可要知道,当年,上面这些流传于民间的话语,有且只有,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中,那“三年困难时期”的人们,才会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深刻的体会。

而对于上个世纪那些八零后的新一代,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明白,究竟这些话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了!

就是在这一段极其难熬的时间里,由于同社员们在一起劳动,在一块生活,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的确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段痛苦的记忆。

以至于在若干年以后,重新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还一样是不寒而栗。真不知道,我当年究竟是怎么样地能熬过来的?

“向后看,便是为了向前看……”

这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一句经典的话语。

在当今天有了这个条件了,我一定得要好好地把它如实地整理和写出来。目的就是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真正地了解过去,千万不要忘记掉,在过去那艰难崎岖的道路上前进中的父辈们,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多么沉重的代价!

现在的年轻人,又有那个还会知道,当年他们的父辈们在拿什么样的“食物”进行填肚充饥;又有那个还晓得,因为营养缺乏使多少人犯上“水肿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又有那个还会相信,在连续一年之久,就连半点油星味都未能闻到……

如今,餐餐有鱼有肉,杯盘狼藉,而反嫌毫无食欲;又还有谁会明白与知晓,当年几乎人们一切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得全凭票证才能有供应购买……

以上这些,他们那会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是如何造成的?……

但是,在那“三年困难时期”问题的中国,确实如此。这并非有丝毫半点虚构和胡乱地编造……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会造成当年如此惨不忍睹的社会景况呢?的确,全都值得后人去详尽考究,深入反思一番不可。并以此地作为历史的借鉴,以给后来人以一点启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