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级纪事〔上〕(2)(1 / 2)

加入书签

试问,难道在一个单位当中,真正地按照所谓划右分子的那个“标准”去划,一个也够不上的话,也非得要按政策规定的比例标准去划够它吗?这那里还算得上是,按照“实事求是”的那种传统习惯去进行办事呢?

但是,从当年的实践当中,就充分证明,现实就果然真是如此的。听人说,王贞武老师就是凤山初中学校被划定为“右分子”的老师之一。

你可要知道,他原先就只是一个在解放前,从印度尼西亚归国的华侨。在博中读初中的时候,还跟我其贞大姐曾经是同班的同学呢。

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级纪事〔上〕()

贞武老师划了派

一直到了后来,我曾经听别人说起过,当年在容县所进行的反右的那场突而其来的运动当中,全县的几间中学大约就有二十多个老师,是被批判和斗争过的。其中,听说博中为最多,传说有名有姓的,就已经有八、九个之多。

我还听到我们学校的人说过,凤山初中学校就有王贞武老师等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是刚刚被分配来的大学生叫詹中正,就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已经被划为“右分子”的了。至于其它龙中、沙中、四中、五中、六中等学校,也同样都有一些,具体是谁,数目多少,情况如何,全都不详。

后来,又只是听人说了以后,我才初步地逐渐知道一些关于开展这场运动的简单情况。

我还听人说到,就是在这场运动当中,竟然有一些遭受到了批判斗争的人,几乎害怕到了惊恐万状,惶惶不安,甚至走到了畏罪上吊自杀的这样一种悲惨境地上去。

你可要知道,当年在批判斗争会上,被划定为资产阶级右分子的老师,听所传说,主是根据中央所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按照各间学校的教职员工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这个范围,去进行机械地划定人数的。根本上来说,就连半点的“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曾经流传过一个这样的笑话,就是在评定谁该划为右分子的关键的时候,谁也不想首先提出具体名单的。一次,有个去小便刚刚回来的老师,听说自己已经被定性为“右分子”了,便忙乱地想从中进行申辩。

但是,已经为期已晚,因为正好是差一个。要是他评不上的话,又该轮到谁的头上那就难说了。毕竟,按照当时的规定,一定得要揍够数目,评上了是谁倒并不重要啊。难怪,后来人们便说,在评定“右分子”的关键时刻,就连尿出,也不能离开啊……

当然,要是按照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如果是严格按照这个政策的规定去贯彻执行的话,真可算得上是人世间上,一种极其荒谬绝伦,且又十分错误的做法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