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紧张且愉快的毕业学年(上)(4)(1 / 2)

加入书签

不知是谁在悄悄地跟着说了一句这样的怪话。于是,大家听了他这么一说之后,反倒全都乐得笑了起来。大家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他所说的远大“理想”吧。

从此以后,在同学们当中,各说各的,真可是众说纷纭。顿时之间,种种认识上的问题也相继产生,在同学们的思想上,便变得十分混乱。

针对同学们这种思想上的混乱。于是,庞校长又在《政治思想教育》课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1957年4月8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当年这篇社论的要点,我大概还记得其中的一些要点:

……今年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升学、小部分不升学,初中和高小毕业生部分升学、大部分不升学的情况,是正常现象。

第四十九章紧张且愉快的毕业学年(上)(4)

(171)听党安排有志气

我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到了1957年正是初中最后的第六学期开学以后,庞为雪校长在我们两个毕业班上《政治思想教育》课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总理所作的《1957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控制数字》的报告。

其中,在报告中就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作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的可能负担。

到了五月份,庞校长又在毕业班同学的会议上,传达了县召开的各中学校长会议精神。其中说到,教育战线也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必须按照八届二中全会的精神,进行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招生比例。

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

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

……

这篇社论,实际上是代表党中央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了下乡务农的指示。因而,在千百万中小学毕业生中,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首先,压缩各级各类学校今年的招生人数。其中特别说到,全县由去年即1956年高中招生七个班,今年压缩减少到只招收四个班,几乎减少了近一半之多。中专和师范也一样地跟着进行压缩。

这样的一个不好的坏消息,在我们两个初三年级的毕业班当中,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真是有点到了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境界。于是,有些同学便在宿舍中进行闲聊的时候,大家全都纷纷地发表各人的见解,各种牢骚怪话便普天盖地接踵而来。

你可要知道,朱汝章同学在平时总是爱发发牢骚,讲些怪话。这次断然也少不了他的份儿:

“我们在1954年报考初中的时候,就是遇到了压缩招生。而到了1955年和1956年这两年又在扩招,而到我们初中毕业的1957年又碰到了压缩。为什么这种‘马鞍形’的发展,总是会在低潮的时候,就轮到了我们的头上呢?他妈的,真是生不逢时,太倒霉了……”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在农村耕田种地的,升不了学就回去当个农业社的社员,争工分。过几年,便娶个老婆回来,生男育女,不也一样过日子?读不读高中也无所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