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史家(1 / 3)

加入书签

“那郑兄之意是?”

混合着麦草筑起的土坯房屋,其上以茅草盖顶,窗户纸漏了几个窟窿的窗扇在风中发出干哑的吱呀声。这栋可称是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唯有那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大批书籍,显示出主人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此乃上古大巫祭文的抄本,惜哉已是残缺不全。司马兄,请来此处,在下以为这几个虫篆就是从祭文中直接勾描下来的原文,描摹者不通巫术,所以这几个字写得形似而神非,没了那种神韵。适才你提到的那座妖族大阵,在史上只出现过一次,故而声名不显。”

说着,这位在乡野间靠教授蒙童赚一点微薄收入为生的稗史郑铎,随手从身边的书架里翻出一本发黄的旧书,他翻到其中的一页,特地指给司马长空。

的确,这本书中相关九天十地八荒万妖阵的描述也是很少的,通篇全加起来才四十几个字,殊不知却是记载着上古时代一场至为惨烈的大战。

两个人谈完了正事,司马长空又再次旧事重提,语气沉重地说道:

在春秋时代相继争鸣天下,引领时代风潮的诸子百家可谓各有所长,除却以秦始皇的干爹吕不韦为始祖的杂家是样样通,样样松出名的大杂烩之外,其余诸家所专擅的领域各有不同。

史家专一钻研古代典故和那些被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秘闻,要是想询问点什么罕有人知道的小秘密,跟他们打听那算是找对人了。

知道别人太多秘密的人,通常都是活不太久的,这一点不光是捞偏门的专业人士心里清楚,史家也是一样门清。为了防备系统风险爆发,他们也不情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史家在战国时期就拆分为两系,而且在表面上起来是泾渭分明。在列国朝堂上正襟危坐供职君王的那部分人称作官史,在江湖草莽中厮混的这些人则称作稗史。当然了,后者是绝不会承认自己从属于史家的真实身份,这也是赖以自保的韬晦策略。

史官在朝廷里也算一份清闲差事,但他们下笔记录历史时,难免受到执政者的掣肘和牵制。

一贯伟大、光荣和正确的大人物们,在私底下总会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的**和忌讳。大佬们出于各种原因,想要从史书中删除掉某些内容,避免自己心狠手辣,抑或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光辉事迹流芳千古,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郑兄,缘何不愿随我入王屋山洞天,覆巢之下无完卵之理哪!”

闻听此言,稗史郑铎忽然大笑起来,连连摆手说道: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司马道友,你不觉得我等正身处在激流涌动的潮头之上吗?未来祸福难料,古之圣人尚且难以断言吉凶,你我不过比凡人多了几分神通而已,安敢自命能窥见天机呢?”

隐约感到郑铎话中似有所指,一时之间,司马长空不能断定这位老朋友究竟是跟自己开玩笑,抑或是他真的有了什么未卜先知的神通。

于是,司马长空踌躇着说道:

每逢遇见这种万分憋气的情况,那些唯唯诺诺的史官都会乖乖地接受上级指令,不过稍后一些时候,他们就会悄悄地把这些消息透过特殊渠道,“无意间”泄露给隐身民间的稗史知晓。随后,由稗史们负责把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但在官修史书上面永远不会落下一个文字的历史事件,掺杂在一些似荒诞不经的内容里修成一部野史,以此作为正史之外的有益补充。

正因如此,当人们往往面对一件事的不同版本,本能地倾向于采信野史的说法。起码来说,野史在客观立场上,绝对比经过层层政审的官修史书靠谱多了,不必为尊者讳,这一点就胜过了千言万语。

阴阳家大祭酒司马长空从弟子刘德明手里得到了几页残本,他是绞尽了脑汁也没能解读出那寥寥几页纸片所包含信息。倒不是说司马长空这位大祭酒不学无术,连入门不久才疏学浅的刘德明都能出的内容,他没道理不出来。关键这份残本不是用同一种文字写成的,前面残存的几页鸟篆难不住司马长空,后头几页那些又似虫爬,又似蛇蟠的古文,解读起来确实很叫人挠头哇!

折腾了许久也没能有所突破,司马长空只有破例向外求援,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位多年好友,隐遁在民间的一位稗史郑铎。

史家精研文字典籍,在诸子百家之中,史家是最善于从文字材料中发掘出信息的。旋即,司马长空借口闭关,暗中遁走前往山外的郑铎家中向他讨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